7月6日,上午8点刚过,西湖边空气如煮沸般灼人,体感温度已无声攀至40℃。杭州交警景区大队虎跑中队副中队长周宇脚踩上柏油路,瞬间就能够感觉到鞋底传来的阵阵火热。
但是,火热并非暂停键,景区的作业需求时刻的精准护航。此刻,周宇正敏捷与几名搭档集合,扛起反光锥桶、阻隔护栏和夺目的指示牌,折腰、摆放、对齐,动作敏捷而精确。“入夏后,九溪这几个周末都十分繁忙,早上八九点车就开端排队了。为了缓解车流,咱们在7月5日至10月8日,每个双休日和节假日的8时30分至19时,施行机动车微循环交通安排形式,即实施单行线,内部车辆均需单向通行。”周宇介绍说。
时刻指向8点半,单循环刚刚发动,检测便接二连三。一辆外地车牌的私家车摇下车窗,司机满脸困惑:“警官,里边怎么走?停车场在哪?要预定吗?”周宇箭步上前,俯身接近车窗,语速明晰而耐性:“师傅您好,九溪景区实施预定通行,您能够在‘云上西湖’小程序上操作。前方大约500米右侧有公共停车场,停好车后步行或乘坐接驳车进入景区玩耍。现在这条路是单行线,出来请走另一侧通道。”他一边说,一边习气性地指向指示牌的方向,汗水顺着他的下颌线滴落,但他脸上的浅笑和手上明晰的指引未曾改动。
看护规矩,便是看护安全与功率。在单循环路段的中心方位,一辆出租车忽然停下,几名拎着行李的游客摆开车门预备下车。“师傅,这儿不能下客!请开到前方指定的即停即走区!”周宇箭步上前,向一脸茫然的乘客解说:“这儿是单行车道,下车很风险,也影响后边车辆通行。费事你们再往前开一小段,有安全区域上下车。”乘客了解地址允许,出租车从头再发动。此刻,周宇后背的警服已被汗水彻底渗透,湿漉漉地紧贴在背上,他仅仅简略抹了一把脸,立刻走回岗位。
太阳爬高的视点继续变大,热浪层层叠加,路口成了个移动桑拿房。周宇站在斑马线中心指挥交通,腰间的小电扇正呼呼转着,把衬衫吹得鼓鼓囊囊——杭州交警为路面执勤警力配发了电扇、冰袖、清凉坐垫、清凉背心、防暑药品等“清凉五件套”,在这样的高温下,这些配备是关心,更是支撑他们在高温战场上继续作战的无声力气。
“警官,喝瓶水!”一辆杭州车牌的SUV在路口停下,司机摇下车窗递出矿泉水,正在钱江一桥桥北路口进行单双号分流查看的虎跑中队TPTU队员罗凯旋正专心地调查着路况,闻声愣了一下,刚想摆手谢绝,对方现已把水“扔”到了他手上,拂袖而去。“最近在执勤过程中,经常会感受到这样的好心。”罗凯旋被晒得通红的脸上,嘴角轻轻上扬,这瓶水的味道,已远非简略的解渴,更坚决了看护的信仰——他们的支付,被看见,被了解。
当白日的烈焰总算收敛了矛头,西湖的水波温顺地泛起粼光,映照着绚烂的晚霞。周宇、罗凯旋和他们的战友们,总算完成了一天的作业。脱下警帽,发际线处是明晰可见的汗碱;警服上深深浅浅、层层叠叠的汗渍,是酷日盖下的特别印章;那被汗水重复渗透又晾干的布料,硬邦邦地记录着每一寸阳光的分量和每一分钟的据守。
高温下的西湖,是游客眼中的画中有诗,更是交警脚下的职责热土。在西湖景区交警大队指挥中心,实时监控大屏上,各首要路段的温度好像翻滚的赤色正告,触目惊心:灵隐路51.2℃,北山街48.7℃,杨公堤50.1℃……每一个跳动的数字背面,都是滚烫的柏油路上,一个个如钉子般站立的蓝色身影。
据大队计算,入夏以来,西湖景区日均出动警力280余人次,快速反应、引导保畅,有用应对各类交通警情。便是在这样的“烤”验中,汗水滴落蒸腾,数字悄然累积,仅有不变的,是那抹深蓝在热浪中的纹丝不动。